全球健康市场报告:市值将达7.3万亿美元,消费者重点关注饮食健康
内容转载自:跨境数据中心
AMZ123获悉,近日,NIQ(NielsenIQ)发布了《2025年全球健康与保健市场现状》报告,从市场概况、全球消费趋势、消费者未来购买意向等方面,帮助卖家识别当前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从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健康市场中把握机遇、实现差异化创新。
一、市场概况
根据全球健康研究院(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的预测,全球健康与保健市场在2024年达到6.8万亿美元,2025年将达7.3万亿美元,并将在2028年增至近9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3%,远超全球GDP年增速4.8%。这一产业的体量已经较疫情前增长26%,是全球制药行业的四倍,成为当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领域之一。
调查显示,全球70%的消费者已主动参与提升健康的日常活动,包括运动、营养追踪、生理指标监控等。而55%的消费者表示愿意每月花费超过100美元用于整体健康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如营养摄入优化、自我护理、身体和心理健康管理等,仅有1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关心自己的健康与保健生活方式”。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消费者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健康不再是传统医疗或营养领域的单一市场,而是形成了一个融合科技、旅游、地产、娱乐、精神疗愈等多元门类的综合生态系统。可以预见,未来的健康市场将不再是单一产品驱动,而是以“信任+科技+体验”为核心驱动的全新消费场景。
二、全球趋势
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快速提升,消费者对于健康与保健的关注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趋势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1. 健康科技越来越普及,消费者认知水平提升
首先,全球人口对健康的认知水平和信息掌握能力显著提升。九年前,全球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口还不足一半,截至2024年,全球已有69%的人口使用智能设备管理自己的健康,健康与保健类应用下载量达36亿次,较2023年增长6%。
与此同时,智能手表、运动手环、健康追踪器等可穿戴设备的全球销售总值同比增长4%,高于整个耐用消费电子品行业的1.4%。这些技术工具使得个人健康管理水平跃升到新高度,用户无需去医院,仅通过手腕上的设备即可实时查看心率、压力水平、步数等生理数据。
消费者正优先考虑如下健康技术产品:净水设备(21%);可穿戴设备(21%);空气净化器(20%);低脂烹饪设备(20%)。
随着人工智能的引入,这些设备不仅具备数据监测功能,还能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健康建议。例如,一些先进设备如Amazfit V1tal甚至能够自动追踪用户的食物摄入量,实时提供营养反馈,从而帮助用户更科学地制定健康饮食方案。
不过,消费者也开始关注自身健康数据的使用。尽管57%的人愿意共享体重、心率等数据以换取个性化建议,但在北美与欧洲,数据隐私忧虑依然是购买健康科技产品的主要障碍之一。
2. 食品标签制度更严格,保护消费者权益
另一方面,食品标签与相关法规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使消费者更易于做出健康选择。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提出强制性包装标签制度,食品包装正面需强制标注饱和脂肪、钠、添加糖的高、中、低等级。
欧盟也实施了更严格的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规定,防止广告误导消费者。目前,全球已有117个国家对含糖饮料征税,这不仅显著降低了此类饮品的消费,还为公共健康和教育项目筹集了大量财政收入。
3. 获取健康信息更方便,但真假难分让人担心
消费者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也日趋多元化。国家新闻、纪录片、播客、社交媒体、电视广告等渠道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其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重要议题。
同时,社交电商的崛起也推动了相关产品的消费。数据显示,近五分之一消费者表示,社媒广告和网红的推荐对其购买健康产品的决策有“显著影响”。
尽管获取健康信息更加便捷,消费者面临难以找到真实有效的健康方法的困扰。例如,红酒究竟有益心脏健康还是存在风险?种子油是有毒物质还是误解?
此外,因营销广告通过片面宣传让产品显得比实际更健康,也加剧了消费者的不信任。调查显示,62%的消费者不信任食品企业的健康声明,45%认为产品包装需要更透明、更易理解。
4. 人口老龄化加剧,健康养老变得更重要
全球人口寿命的延长也加剧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2024年全球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3岁,较1995年增长8.4年。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的三分之二将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趋势使得“活得久”和“活得好”成为政府与个体共同关注的议题。
为提升老年生活质量,消费者更加重视心血管、关节健康,减少摄入脂肪、糖分、酒精与烟草等风险因素。同时,抗肥胖药物(AOMs如GLP-1类药物)的接受度也在逐渐上升,体现出慢病防控理念的普及。
5. 营养和肠道重视程度上升,健康食品需求激增
近年来,全球消费者对营养和肠道健康的关注持续上升,推动食品和饮料市场发生重大变化。
在英国,今年标注为高纤维来源的产品销售额增长8%;美国市场标注富含蛋白质的产品销售额和销量分别增长了9.7%和4.8%。58%的全球消费者表示,健康营养在过去五年中变得更加重要;44%计划未来一年增加维生素和补充剂摄入。
消费者不仅关注营养,也愿为其支付溢价。三分之一表示愿意为营养强化产品(如高纤维或额外维生素)支付超过10%的溢价,四分之一也愿为具有放松或镇静效果的产品支付类似溢价。
随着肠道健康意识提升,其在消化、免疫和整体健康中的作用受到重视。53%计划在2025年购买更多高纤维食品,40%将增加超级食品、高蛋白植物性食品或益生菌食品的消费。
这一趋势体现在具体购买行为上:美国购买益生菌酸奶的家庭比例从2021年的31%上升至2025年的51%;英国则从13.8%增至19%,反映出肠道健康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
6. 肥胖问题严重,减肥药关注度越来越高
自1990年以来,全球肥胖人数大幅上升,成人翻倍,儿童增长四倍。全球接近一半的成年人(10亿男性、11.1亿女性)为超重或肥胖。54%的消费者比五年前更重视体重、体型和肌肉线条。
公众对肥胖的认知正在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肥胖是可以管理的疾病。抗肥胖药物(AOMs)应运而生,其通过延缓消化、抑制食欲等机制帮助减重。
目前,全球约8%的消费者在使用减肥药,另有8%曾使用过。尽管媒体关注增加,仍有63%消费者对AOMs了解不足。在了解的消费者中,持正面态度的占31%,高于持负面看法的23%。
医生推荐是关键因素。43%消费者表示若医生建议会考虑使用AOMs,但剩下的57%中,一半仍未决定,另一半则明确表示不会使用。药物副作用(70%)是消费者购买的最大顾虑,三分之一因价格或医保覆盖问题犹豫;多数消费者不愿每月自费超100美元购买该类药物。
7. 心理与睡眠问题受重视,不同世代关心的重点不同
全球趋势显示,健康管理正由流行理念转向生活方式。63%的受访者表示,高质量睡眠和心理健康在过去五年中变得更重要。
调查表明,一半人一生中将经历心理健康问题;失眠现象亦常见,在13个市场中,有超三分之一表示难以入睡,且每周至少三晚难以保持睡眠。
消费者正在通过多种方式缓解压力与改善健康:60%计划亲近自然,40%选择按摩放松,35%倾向瑜伽冥想,24%考虑香薰疗法。26%的消费者愿为具镇静或放松功效的产品支付10%以上溢价。同时,61%优先考虑运动,60%希望更多与亲友共度时光以提升健康生活质量。
尽管各年龄段消费者在基础需求上有共识,但不同世代对健康管理的关注重点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以美国市场为例表现尤为明显:
①Z世代:重视动物福利与社会责任。偏好无残忍、B-Corp认证、公平贸易、天然成分标签(无铝、无防腐剂、无人工香料)。健康关注点包括大脑、眼睛、情绪压力管理、免疫系统、皮肤与头发护理。
②千禧一代:注重“提供能量”的产品、孕期和哺乳期支持、可重复使用包装,是有机产品和“Better ForTM”食品主要消费群体。
③X世代:高度关注抗衰老(82%认为重要),运动积极性强(47%定期锻炼),偏好便捷与品类多样的购物渠道,38%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新产品。
④婴儿潮一代:关注环保包装和材料、减少包装废弃物,在健康方面重视细胞、关节、心脏与心血管健康。
⑤最高龄群体:重视环境可持续性(低碳排放),健康关注点与婴儿潮一代相似,但对情绪支持补充剂需求更高。
三、地区差异
随着健康成为全球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在健康理念、消费行为、技术采纳和品牌信任等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以下是对亚太、东欧中东与非洲、拉美、北美和西欧五大区域健康与保健趋势的系统概述,帮助卖家更精准地把握各地市场特点,制定差异化战略。
1. 亚太地区:养生意识普遍,科技与社媒的影响力突出
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消费者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持续上升,主动性、技术接受度和可持续意识远超全球平均。
调研显示,86%的中国、印度和印尼消费者会主动定期改善健康状况,远高于全球平均(70%)。81%愿意共享健康数据换取个性化健康建议,全球平均为57%。
尽管消费者展现出积极的健康管理意愿,但46%仍认为价格是购物决策的最大障碍,其次是获取难度(44%)和信任问题(37%,高于全球25%)。社交媒体广告和网红推荐在该地区影响力远高于全球其他地区,85%的消费者会因此改变购买决策(全球为56%)。
在营养与肠道健康方面,70%的亚太消费者更重视营养摄入,针对高纤维、超级食物、植物性蛋白和益生菌等食品的认知度与评价均高于全球,20-30%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大量增加购买。不过,对超加工食品的正面印象也高达48%,显著高于全球31%,或与以方便面为代表的传统快餐文化有关。
在体重管理和抗肥胖药物使用方面,亚太消费者也展现出高度的关注与接受度。56%消费者更重视保持健康体型,近三分之二重视心血管健康。对于抗肥胖药物(AOMs)的认知、使用和接受程度,该地区亦显著高于全球水平。50%的受访者对减重药物持正面看法,仅13%持负面意见。
心理健康和睡眠同样受到重视,70%表示比五年前更关注心理、情绪健康以及高质量睡眠。这一趋势与该地区普遍存在的高压工作文化和社会成功压力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42%的消费者愿意为具有放松或镇静功能的产品支付10%以上溢价,显著高于全球26%。
在健康科技产品方面,亚太地区消费者的接受度和偏好亦居全球前列。超过一半偏好具健康功能的科技产品,三分之一表示使用时“感到愉悦”,而全球仅为18%。
在决策因素上,与全球其他地区普遍注重价格不同,亚太地区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功能与性能,同时品牌声誉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力也更强,63%的消费者表示品牌声誉是决定性因素,而全球平均为39%。
2. 东欧地区:健康主动性偏低,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
在东欧地区,尤其是捷克、匈牙利和波兰,消费者在主动性、营养观念、科技接受度和消费动因等方面,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反映出该区域在全球健康消费市场中的多元结构与潜在发展路径。
在整体健康与养生的态度方面,东欧三国的消费者表现出较低的主动性。仅56%消费者表示会定期改善健康状况(全球平均70%)。但这一现状可能正在发生变化。50%消费者计划未来增加锻炼,三分之一打算摄取更多维生素和补充剂。
价格(57%)仍然是首要的购买决策因素,其次是产品的功能与性能。不过,东欧消费者对于健康产品的信任度相对较高,仅有23%因不信任产品的效果而弃购。53%更倾向于购买整个产品组合中都注重健康与养生的品牌。
同时,东欧地区对品牌声誉的重视程度(24%)明显低于全球平均(39%)。该地区消费者对专家建议的依赖程度较低,仅37%表示健康专家的推荐会对他们产生“显著影响”。相较之下,42%的消费者更重视能够亲自查看、试用或体验产品的机会。
在营养与肠道健康方面,东欧消费者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全球水平。仅42%比五年前更重视饮食健康(全球为58%),34%计划增加补充剂摄入(全球为44%)。对高蛋白植物性食品的认知与购买意愿均偏低。
在体重管理与抗肥胖药物(AOMs)的使用方面,东欧消费者的关注度亦较低。仅18%了解该类药物,使用率仅3%。对该类药物负面看法比例是正面看法的两倍,且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即使医生推荐,他们也不会使用此类药物,这一比例高于许多其他地区。
在心理健康与自我护理方面,尽管东欧消费者不如其他地区积极,但仍有50%表示较五年前更关注情绪健康,但更偏好通过亲近自然和社交调节心理,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计划在未来增加维生素或补充剂的摄入。
在健康科技产品的使用方面,东欧消费者表现出高度兴趣。70%更倾向选择具健康功能的产品。例如带有健康追踪功能的智能手表,或具备蒸汽清洗功能的洗衣机。购买动因主要是健康烹饪、改善睡眠和心理健康。
3. 西欧地区:理性消费,重视质量与科学依据
在西欧国家,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英国,消费者对健康与养生的关注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尽管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西欧消费者在某些方面表现略显保守,但整体稳健,展现出重视生活质量、注重科学选择和理性消费的特征。
数据表明,西欧消费者正在稳步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64%的消费者在改善健康方面表现积极,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0%)。其中一半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身体锻炼。
成本问题(50%)依然是西欧消费者面临的首要障碍。与其他地区相比,仅不到20%的消费者对健康产品效果持怀疑态度,低于全球平均(25%)。60%的消费者偏好注重健康的品牌,48%愿提供健康数据换取个性化建议。
在营养与肠道健康方面,59%消费者愿为富含营养的产品付溢价,过半数也愿意为低糖、低脂、天然食品多花钱。然而,只有20%对益生菌食品“非常熟悉”,低于全球平均(33%)。高纤维和超级食品更受欢迎,分别有40%和30%的消费者计划增加购买。47%消费者对高度加工食品持负面态度,高于全球平均(39%),反映出对食品加工程度更敏感。
在体重管理与抗肥胖药物(AOMs)方面,47%消费者比五年前更重视维持健康体重,43%关注锻炼与心肺健康。对减重药物认知度仅为29%,使用率4%,均低于全球水平。36%的消费者愿在医生建议下尝试使用,36%则明确拒绝,47%持中立态度,显示市场存在转化空间。
此外,57%西欧消费者更重视睡眠,54%关注情绪健康,约40%开始重视维持规律的自我护理习惯。未来一年,消费者将大幅增加亲近自然(51%)、运动(50%)与社交(47%)等活动包括。超四分之一计划更多地进行肌肉放松、瑜伽、冥想和护肤。
在健康科技方面,尽管西欧消费者对该类产品持积极态度,但整体接受度略低于其他区域。64%的消费者偏好具备健康功能的产品(全球为74%),51%认为此类产品对健康有益(全球为63%)。购买动机包括健康烹饪(40%)、心理健康(35%)及监测运动和睡眠(各33%)。价格为购买时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是功能,体现西欧消费者对实用性与性价比的重视。
4. 中东与非洲地区:健康意识提升,产品价格高与购物渠道少
在中东及非洲地区(MEA),包括南非、土耳其和阿联酋,消费者健康意识和行动力均高于全球平均,消费者积极改善健康,关注营养、运动、心理与科技产品。但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价格和购买渠道难题。
调查显示,在健康主动性方面,南非、土耳其和阿联酋的消费者表现尤为突出。三分之一受访者定期采取措施提升健康,56%认为比五年前更重视健康产品与生活方式,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健康意识持续上升。
在购买决策过程中,价格(60%)、购买便捷性(40%)、功能与性能依旧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约三分之一不信任健康产品效果,但这也为品牌带来机遇——43%消费者偏好购买在整体产品组合中注重健康与养生的品牌。但在该地区,品牌声誉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有一半的消费者认为品牌形象对其购买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这一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营养与肠道健康方面,70%认为健康饮食更重要,高于全球平均(58%)。26%计划增加维生素与补充剂摄入,明显高于全球(16%)。这表明,消费者不仅有意识提升营养结构,也愿意通过额外补充剂改善体内平衡和免疫力。
体重管理与抗肥胖药物(AOMs)的关注度同样在上升。约三分之二消费者更重视健康体重与心肺功能,39%计划大量增加锻炼(全球为24%)。对抗肥胖药物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45%表示熟悉,40%持正面态度,仅15%持负面看法。
心理健康也受高度关注,75%认为心理情绪健康更重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3%。自我护理方面,计划大幅增加按摩、冥想、瑜伽等放松活动者比例显著高于全球。另有10%的消费者计划尝试光疗设备等科技手段改善心理与身体状态。
健康相关技术产品在MEA地区的接受度高。三分之三的受访者相信健康科技产品能有效提升个人健康与养生状况,并愿意使用可监测健康状况并提供个性化建议的数字设备或应用程序。45%的受访者表示,更倾向于选择具备额外的健康功能的产品。
5. 拉美地区:心理健康重视度高,减肥药接受度全球领先
在拉丁美洲地区,尤其是巴西和墨西哥,消费者在健康与养生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主动性和持续增长的关注度。
调查显示,该地区居民不仅更加注重日常健康管理,而且对营养、心理健康、体重管理以及健康科技产品的接受度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如79%的受访者会定期进行运动追踪或饮食监控。然而,尽管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现实中仍面临成本、产品购买便捷性等方面的障碍。
在购买过程中,成本(57%)、促销优惠和配送速度(50%)、购物便利性(24%)成为主要障碍。在品牌信任与消费偏好方面,42%更愿意从注重健康与养生的品牌购买产品,这一比例远高于全球29%的水平。
营养与肠道健康是拉美消费者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领域。74%的受访者认为,健康饮食相较五年前对他们而言更为重要,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全球58%的平均水平。同时,有40%的消费者愿意为营养价值更高的产品支付10%以上的溢价。还有46%对高度加工食品持强烈负面态度,高于全球平均7个百分点。
在体重管理和抗肥胖药物(AOMs)方面,消费者表现出较高的意识和接受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如今更加重视维持健康体重。近一半的消费者对减重药物有一定了解,其中41%持正面评价;若医生推荐,32%愿尝试此类药物,是所有地区中意愿度最高的。
心理健康和情绪健康亦成为该地区消费者高度关注的议题。80%认为心理健康比五年前更重要(全球为63%),75%将健康老龄化列为优先事项,67%更重视定期自我护理,均高于全球平均。
健康科技产品亦受欢迎。85%偏好具健康功能的科技设备,81%相信其对健康有积极作用,近一半“强烈同意”会推荐此类产品,显著高于全球29%平均水平。
6. 北美地区:购物依赖专业建议,对高科技健康产品兴趣适中
在北美地区,尤其是加拿大和美国,消费者对健康与养生的关注日益增强,尽管他们在主动性和科技接受度方面的表现相对温和,但整体趋势显示出稳步发展。
多数北美消费者展现出一定程度的健康主动性。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积极采取行动改善健康和生活方式,其中56%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体育锻炼,37%计划摄取更多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品。
然而,与全球57%的平均水平相比,仅有48%的北美消费者愿意分享个人健康数据以换取个性化的健康建议,这表明该地区在数据隐私方面的顾虑更为显著。
成本(57%)仍是北美消费者购物时面临的首要障碍;21%对产品有效性持怀疑态度而取消购买,约三分之一受访者受促销和灵活退货影响显著;医疗专业人士的推荐、清晰的使用说明和试用政策是重要决策因素。
在营养与肠道健康方面,对于富含纤维的食品(82%)、超级食品(72%)和益生菌类食品(67%),消费者持普遍积极态度,超过三分之一计划在今年增加这类食品的消费。同时,22%的受访者对高度加工食品持强烈负面态度,这一比例全球领先,反映出北美消费者对食品加工程度的敏感性更高。
体重管理和抗肥胖药物(AOMs)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对减重药物的认知度为36%,与全球水平持平。然而,25%持正面态度,27%持负面看法,近半数保持中立。若由医疗专业人士推荐,仅有32%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使用减重药物,而39%则明确表示不会使用。副作用是69%消费者的主要顾虑,但49%的消费者对药物价格及其是否包含在医保范围内的担忧则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北美消费者同样重视心理与情绪健康。60%的受访者表示,照顾心理健康比五年前更为重要,与改善睡眠质量并列为首要关注事项。近半人更重视规律自我护理,包括社交、锻炼和亲近自然,三成消费者计划增加按摩、放松训练、瑜伽或冥想等活动。
在健康科技方面,北美市场的接受度处于中等水平。52%认为健康科技产品对改善健康有效,低于全球63%的平均值。尽管63%的消费者倾向选择具有健康功能的科技产品,但价格是主要决策因素(77%)。目前,消费者最常因改善烹饪健康性及提升睡眠质量而购买相关科技产品。
四、卖家建议
1. 突出产品成分与功效,靠科学赢得信任
随着消费者对高纤维、高蛋白和肠道健康类食品的需求增长,品牌应将这些核心成分作为营销重点,尤其是益生菌因其肠道健康功效受到青睐。
但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标签,他们更看重科学依据。52%的消费者信赖健康专家推荐,45%希望了解产品使用与功效,44%希望能试用。
因此,品牌应在推广过程中提供具体、科学的功效数据,并强调产品对皮肤改善、提升精力、增强免疫力和改善认知等方面的实际功效,避免损害消费者信任。
2. 建设品牌可信度:全线健康定位与清晰透明是关键
消费者对Healthwashing的营销广告高度敏感——即外观健康、实则并不真正有益的产品。如低脂高糖食品已失去市场信任。
品牌应从原材料采购到包装交付,全流程贯彻健康与可持续理念。69%的消费者偏好全线健康品牌,82%认为标签信息不够清晰,25%因不信产品有效性而犹豫购买。
品牌需通过成分溯源、权威背书、可视化数据等方面提升透明度,并搭建如专家直播讲解、虚拟试用、在线问诊等多渠道沟通机制,提升消费者信任,尤其是功能复杂的产品。
3. 让产品随手可买:健康不应是奢侈品
健康不应成为“奢侈品”。40%的消费者认为,品牌有义务让健康与不健康产品在价格和购物便利性上保持一致。价格仍是消费者购买健康产品的主要障碍之一。69%的消费者表示,价格是影响其购买健康科技产品的首要因素。
品牌应优化供应链、调整产品结构、推行阶梯式定价,推出基础版与高阶版产品,提高健康产品覆盖率,满足不同预算需求,特别是在亚太、拉美和中东非等价格敏感市场。也可借助政府平台补贴、平价产品系列等方式,拓展大众市场覆盖。
4. 拥抱智能科技:价格、功能、个性化是三大决定因素
品牌应加快智能健康科技布局,结合可穿戴设备、AI系统与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与实时监测。60%的消费者愿意使用可自动监测健康状态并提供建议的设备,27%愿为定制类产品支付溢价,22%愿为购物便利性支付溢价。
例如,营养补剂可依据用户数据定制配方,穿戴设备应清晰说明测量精度和认证标准。推动消费者购买的前三要素是价格(69%)、功能(60%)和个性化(27%)。这为新兴品牌提供了新的破局路径。
这一趋势意味着未来品牌的竞争力不仅来源于产品本身,更来自其提供的“智能化、定制化健康体验”。
5. 开发综合性产品,打造健康生活生态圈
消费者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按摩、冥想、瑜伽、营养补充、护肤、芳香疗法等跨领域需求上升。品牌应从开发单一产品延伸到系统化、综合性的健康生活方式解决方案。
例如,美容品牌可与户外活动平台联名推出“晨练+护肤套装”;健康饮品品牌与冥想APP合作,打造“放松饮食组合”;或在门店推出集瑜伽课程、光疗、茶饮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健康空间。通过跨品类协作与场景化服务,增强品牌黏性,提升消费者的情感归属感和复购率。
6. 坚持环保理念,打造品牌长期信任力
69%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全产品线注重健康与养生的品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品牌是否具备道德采购、环保生产与社会责任意识。品牌需从原料、生产、包装到运输全面践行可持续理念,并提升ESG标准。
品牌应从原料采购、生产流程、包装设计到运输环节全面践行绿色理念,提升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标准,并通过透明沟通让消费者看得见、信得过。例如,使用可降解包装、公开碳足迹、支持本地社区项目等措施。
总之,健康产业正从传统医疗向融合科技、营养、心理、生活方式等多领域的综合生态系统快速发展。全球消费者健康意识显著提升,主动追求营养、智能科技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各地区在接受程度、消费决策、技术应用及品类偏好上差异明显。
对卖家而言理解消费者细分需求、结合本地文化制定差异化策略,并提升产品功能透明度与科技附加值,将成为脱颖而出的关键。
作者✎ Summer/AMZ123
声明:此文章版权归AMZ123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 amz123happy
本文地址:http://mip.lainuan.cn/archives/1837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跨境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