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PD复盘报告出炉!平台捷报频传,卖家喜忧参半
内容转载自:Flywheel飞未跨境
刚过去的7月份,跨境电商圈硝烟弥漫,流量争夺战异常激烈。亚马逊Prime Day大促率先打响,沃尔玛、Target、Temu等平台紧随其后,共同上演了一场流量围猎大戏,多平台联合收割消费者注意力。
在这场战争中,平台方捷报频传,美国在线零售销售额同比2024年增长30.3%,Acadia数据显示品牌平均收入同比增长2.3倍,但也有卖家表示订单量不如预期。
Flywheel 飞未全面复盘本次大促,发布2025年Prime Day复盘及趋势总结报告《全球关税影响下跨境电商表现与趋势展望》,梳理大促的四大趋势与六大品牌爆单秘诀,提炼出契合当下的全球电商增长策略,助力出海品牌走出困境、稳健增长。
报告要点
跨境电商现状:平台借助低价策略向新兴市场加速渗透,巨头布局东南亚、南美、中东,AI 深度改造购物体验,直播、短视频与会员体系构建竞争壁垒。
Prime Day 四大趋势:大促延长至4天,决策时间更充裕;低价与理性消费并行,精明购物成主流;会员参与率创新高,覆盖30+国家;多平台混战,消费者受益。
品牌爆单启示:头部品牌提前用 AI 推荐与多渠道预热,灵活调整投放节奏,结合品类优化创意、切分需求,把握大促红利;稳守欧美、拓展新兴市场,以独立站+平台驱动增长。
回顾今年的Prime Day大促,我们发现这场流量战争背后,隐藏着全球电商行业的深层变化。
目前,全球零售电商正处于稳步扩张阶段,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接近8万亿美元。
伴随数字化升级与消费多元化趋势,行业也进入了新一轮竞争与迭代周期。
在竞争格局上,各大平台多线出击。一方面,以Temu、Shopee为代表的电商平台采用低价策略快速渗透新兴市场;另一方面,TikTok Shop、亚马逊等巨头积极拓展东南亚、南美、中东等新站点,争夺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AI能力的引入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从智能搜索、个性化推荐到虚拟导购,购物更便捷、更沉浸;在流量扩张上,平台通过直播、短视频与会员体系强化用户黏性,构建价格、技术、生态三位一体的竞争壁垒,直指下一个全球流量高地。
然而,在机遇之外,出海品牌也面临着外部与内部的双重挑战。
外部,关税压力步步紧逼,出口风险骤增;内部,物流成本上涨,大促折扣率与广告成本攀升,利润空间持续被压缩。
在崭新的行业形势下,跨境卖家的核心命题是如何突围。而突围的关键在于解决“卖给谁”“怎么卖出去”以及“如何卖得好”。从今年亚马逊Prime Day大促的表现与部分亮眼卖家的实践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深度复盘:Prime Day大促揭示的四大趋势
Prime Day已不是亚马逊一家平台的狂欢。四天时间,Prime Day带动美国在线销售额达241亿美元,远超2024年的142亿。
惊人数据的背后,反映了本次大促的显著特点:周期延长、价格战激烈、参与率创新高,以及平台间流量竞争白热化。
1. 大促周期翻倍,决策时间充裕
自2015年以来,亚马逊Prime Day会员大促的周期一直为两天,通过短周期的促销实现销量的井喷式爆发。然而今年,Prime Day首次延长至四天,周期翻倍。
沃尔玛、TikTok、Target、BestBuy等平台也纷纷拉长或提前大促节奏,大部分集中在7月6日至13日,对亚马逊Prime Day形成集中狙击。中国出海平台Temu更是早于亚马逊Prime Day10天开启流量攻防,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充足的转化决策时间。
2. 理性消费抬头,精明购物是主流
低价风潮是本次Prime Day大促的另一关键特点。亚马逊首页专门开设了专享Z划算、Prime专享秒杀以及低价商城Hual,提供更多折扣和低价商品。
亚马逊首页优惠商品
Momentum Commerce的数据显示,本次Prime Day期间,亚马逊美国站25.6%的商品提供了折扣,同比增长8%,上千款商品低于5美元,首日全品类商品提供 40%折扣和阶梯满减,有效吸引了消费者。
Prime Day大促的消费者里,中高收入人群占比高达83%,然而在今年的平均订单规模中,低于50美元的订单占比达63%,超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低于20美元。这反映了当代消费者“有钱,但不花冤枉钱”的购物原则。
这种消费行为背后,是理性与价值取向的回归。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净消费意向下降了12个百分点,33%的消费者在价格上涨时会转向更低价品牌,34%则直接减少此类商品的购买。
在这样的消费格局下,精打细算不再意味着克制,而是一种主动的消费策略:既追求生活品质,也坚持花得精明。
3. 参与率创新高,全球消费者共狂欢
本次Prime Day大促的覆盖区域会员参与情况同样刷新记录。前期调研显示,超80%的Prime会员计划在Prime Day期间于亚马逊购物,远超去年68%的会员意愿。
同时,本次大促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美、加、英、法、德等热门市场外,巴西、埃及、印度等潜力市场也将在今年夏末加入这场狂欢。
4. 平台商家混战,消费者成赢家
为抢流量,各大平台纷纷亮招。
沃尔玛首次线上线下同步促销,并为沃尔玛+会员提前24小时开放折扣;Target将返校季提前,两天早于Prime Day启动Circle Week;Temu以20天梯度折扣大促,7折优惠期正好覆盖Prime Day;TikTok Shop则用品牌日直降20%和直播比价保证锁定用户。
Target Circle Week的商品折扣
除了平台,商家也各显神通,玩转增长生意经。有人抓住新站点的市场机遇,把生意版图延伸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有人加大广告投入,用精准流量撬动转化新高……这场混战不仅点燃了夏季消费热情,也让消费者收获更多实惠。
六大PD启示,解码增长公式
分析今年战况,除了上述大促特点,我们还发现表现亮眼的品牌之所以能实现爆单,是因为它们提前布局品牌认知,注重前期互动与曝光,并能根据不同的品类及人群差异进行个性化推荐,满足目标人群细分需求。
具体而言,可以总结为以下六点启示:
1. AI个性化推荐,提前曝光拓展圈层
亚马逊正在用AI加速改写购物体验。去年上线的对话式购物助手Rufus,到今年4月推出的Amazon Interests,都在为消费者打造更懂自己的专属卖场。今年Prime Day 会场中,首页布局、导航标签、产品组合都能随心自定义,AI驱动的个性化推荐几乎无处不在。
但个性化并非没有代价,算法推荐让用户可触达的品牌产品数量减少。数据显示, 用户在算法推荐下的跨品类购买率下降23%,虽然单一品类复购率提升到30%,却可能形成信息茧房,既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也压缩了品牌的漏斗入口。
因此,品牌想在大促中赢得更多增量,不能只等AI来推荐,更要提前布局,通过多渠道预热、扩大认知面,让更多潜在用户在大促前就记住你。
2. 前期曝光后转化,应对新消费行为
出于更理性的购物心态,消费者在本次Prime Day中倾向于在前期做多方浏览比价,后期集中下单。大促首日页⾯浏览量远超后三天,但转化率相对较低,直至第三、四天才大幅提升。
因此,若想吸引消费者最终转化,品牌可调整广告投放节奏。前期点击成本低时,适当增加预算以保证点击量和品牌曝光;后期点击成本上涨但转化率提升后,将预算向兴趣⼈群和前期互动加购人群倾斜,以促成最终成交。
3. 精准圈定受众,打造个性化广告
Prime Day期间,广告点击率创下新高,广告展示次数同比增长21%,广告点击次数同比增长59.4%。数据背后折射出一个趋势:精准触达与个性化内容已成为大型活动制胜的关键。
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多维度分析,并结合AMC圈选投放,品牌不仅能确保广告找对人,还可基于卖点与场景定制差异化素材,提升内容相关度与转化率。
数据显示,91%的消费者每天都会看到无关广告,而82%的消费者更愿意与相关广告互动;购物者在下单前会经历20多个触点,这意味着内容与人群的双向精准匹配,正是驱动高互动、高转化的核心引擎。
4. 把握大促红利,满足细分需求
不仅是广告表现,各品类在流量上的表现也有明显分化。那些能精准对接大促节奏、击中特定人群细分需求的品类,即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也能放大增长势能。比如,健康小家电、智能家居等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产品,通过契合自我取悦、提升生活质量的诉求,在大促节点持续吸引高质量流量。
反之,缺乏细分定位、与大促氛围契合度低的品类,即便加大投放,也难以避免流量下滑。对卖家而言,想要在大促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对号入座”,既匹配大促场景,又精准切分需求,才能实现真正的抗跌与增长。
5. 稳守欧美,抢滩新蓝海
美国市场在今年Prime Day期间贡献了45%销售额,成为稳健增长的核心阵地。然而,新的增量正在拉美、南欧与中东等新兴区域悄然孕育。
拉美市场2017至2029年的零售电商收入有望攀升至2400亿;欧洲市场2022至2029年复合增速约8%; 中东市场凭借高客单价、高消费频率,预计到2027年收获34%的数字钱包份额。
对于跨境卖家而言,欧美是护城河,而新兴市场才是下一波爆发的蓝海。
6. 独立站+平台驱动,生意增长更持久
今年Prime Day期间,不少中国品牌独立站表现亮眼,部分细分市场增速甚⾄超越平台。石头科技的北美独立站销量同比增长65%,欧洲独立站销量更是暴涨520%。ANKER、乐歌等品牌,也在独立站与平台双轮驱动下,分别实现了独立站营收超25亿、独立站销售占比增速翻3倍的跃升。
这背后是多元渠道协同的成果。一方面,独立站可以承接平台难以覆盖的长尾需求,并通过会员体系、定制化内容和跨平台数据反哺,实现流量和生意互补。另一方面,独立站是品牌力与用户资产的深耕地,与平台运营结合,才能形成更强劲的增长闭环。
2025全球电商增长策略:内外双向增长
至此,我们能发现,无论是个性化推荐,还是优化细分广告创意,这场流量争夺战背后是全球电商从高速增长迈入精细运营的写照,品牌的增长逻辑也随之转变。
粗放投放已难突围,取而代之的是内外兼修的双轮驱动。Flywheel飞未基于行业洞察和助力客户增长的实践,提出“内外发展,双向增长”的全球电商增长策略,既要深耕内部运营,又要主动寻找外部增量。
向内修炼的核心,是牢牢把握消费者链路,实现人货场投放提效。
1. 把控消费者链路
首先,品牌需围绕消费者链路,打好扩量、吸引、转化三张牌。
扩量,就是把品牌触角伸向更多潜在人群,全量布局媒介渠道,从主动广告到被动协同曝光,实现全方位覆盖,并用科学化的投放策略不断优化效果。比如,一家户外运动装备品牌在新品发布期,通过测评视频与达人种草,在Instagram、YouTube和TikTok上形成矩阵传播效应,迅速扩大品牌声量。
吸引,则是用多元化的创意让消费者心动。基于不同产品卖点和目标人群,设计差异化的素材内容,并通过测试优化视觉呈现,让广告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
转化,意味着把高意向人群及时收入囊中。借助AMC等数据工具筛选出高价值人群,并配合个性化的站内活动、限时优惠等,促使他们快速下单。
2. 人货场投放提效
完成消费者链路的精细化运营后,下一步就是让“人、货、场”高效匹配。
在品牌营销中,“人”始终是起点。面对庞大而泛化的消费者,品牌可以基于购买频率、客单价、消费习惯、渠道偏好等标准,将消费者精准拆解为细分核心人群,如刚接触品牌的新客;高频复购、黏性强的忠实老客等。
依托AMC等数据工具,品牌可以再将核心人群按照居住环境、人口学属性、消费水平、兴趣偏好等多维度标签细分,再结合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与购物场景,反推适合的投放内容与素材。
比如,针对高价值客户,可以侧重新品首发、限量版的稀缺感营造;针对高频购买者,则更适合会员专属优惠、积分回馈等黏性策略;而针对新客群体,则需要通过功能对比、真实测评等降低决策成本。这样从核心人群画像出发制定投放策略,让增长更可持续。
3. 寻找新兴站点机会
除人、货、场的匹配提效外,品牌若想突破现有市场的增长瓶颈,就需要主动向外探寻,提前锁定具备潜力的新兴站点。
数据显示,未来几年土耳其、巴西、印度等市场的电商零售额复合年均增速都在11%以上,明显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类市场增长空间大,但进入节奏和策略各有不同。
比如中东地区关税低、消费力强,却对物流和本地化要求高,更适合布局高客单、高利润的产品;拉美市场年轻人口占比高、社交驱动购买意愿强,内容营销和KOL带动往往能迅速积累品牌认知。
要想快速切入,还需要结合当地人口、政策、地理、气候、文化和消费观念等找到发展趋势。
人口结构年轻、城镇化速度快的东南亚,更容易接受新兴电商品牌;常年高温的中东市场,对冷饮机、空调等家电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重视家庭聚会和烹饪文化的南欧,则为厨房家电、餐具类产品提供了天然的消费土壤。
用数据洞察市场热点,再配合品类竞争度评估和本地化策略,就能在新站点进入的关键窗口期抢占先机,并建立起稳固的竞争壁垒。
4. 做好品牌自有阵地
想要真正稳住阵地并持续扩大影响力,品牌不仅要寻找新站点抢占先机,还得把独立站运营得更精细。独立站最大的价值在于自主可控和数据沉淀,而要把这份价值发挥到极致,广告策略就必须精准到位。
先通过多种归因模型分析不同广告在各阶段的表现,找出最能带来结果的组合。接着,把用户放在不同阶段来判断广告策略。最后在投放过程中,随时根据用户的行为调整广告节奏,在他们最容易被打动的时候出现最合适的内容。
这样的运营方式,不仅能帮独立站持续吸引新用户,还能牢牢留住老客户,让这块自有阵地越做越大,真正成为品牌的长期增长引擎。
结语
在瞬息万变的电商环境中,品牌想要实现突围,可以遵循以下三大行动原则:
巩固核心流量阵地:一方面,加大现有又是平台的广告布局,以多元化的广告形式,如搜索广告、视频广告、展示广告等,保证品牌在主阵地的曝光。另一方面,优化促销节奏与策略,在长周期促销中提前蓄水,采取灵活的价格机制,让核心市场成为稳定的销量来源。
构建自由流量阵地:建立独立站和高效投流机制,借助品牌社群、邮件营销、内容触达等手段,将平台流量迁移至品牌私域,私域与平台数据相辅相成,从而实现高效的流量循环。
布局新兴潜力市场:科学甄选高潜力区域,如拉美、中东等,结合当地文化、消费习惯与价格敏感度等调整产品与营销策略,提升本土文化契合度。同时,利用当地电商平台,如Mercado、Noon等建立品牌触点。
唯有内外兼修,既守住核心阵地,又开拓新增量,品牌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实现稳健增长。
本文地址:http://mip.lainuan.cn/archives/2309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跨境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